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是一所国际化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人文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金融、医学、法律、传媒、地理等领域堪称学术重镇,也是香港唯一同时拥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及香农奖得主任教的大学。该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为特色,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

香港中文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而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生院;1976年,整合不同书院的学系,由大学统一负责;1986年,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录取内地本科生;2014年,港中大(深圳)成立。

作为香港乃至亚洲领先的高等学府和当代新儒家的主要阵地,港中大先后聚集了钱穆、林语堂、高锟、饶宗颐、杨振宁、余光中、莫里斯、姚期智、蒙代尔、卢煜明、杨伟豪等一批专家学者,培养了以数学家丘成桐、史学家余英时、遗传学家徐立之、银行家郑海泉和十五位罗德学者等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师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不少中大学者和研究人员屡获殊荣。截至2021年6月,学校拥有全职教职员8178人,其中教授369人,副教授314人,助理教授364人,各类讲师639人,研究人员1714人。



院系概况

根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学校设有8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开设多个主修、副修和双学位学士课程。此外,学校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国西北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高校合办多个本科及硕士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
人类学,中国语言及文学,文化研究,文化管理,英文,艺术,历史,日本研究,语言学,音乐,哲学,宗教研究,神学,翻译,中国研究,双渠道双语研究,公众史学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环球商业学,酒店旅游及房地产,保险金融与精算学,专业会计学,计量金融学,环球经济与金融跨学科主修课程,工商管理学士及法律博士双学位,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生物科技、创业与医疗管理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健康与体育运动科学,中国语文研究及中国语文教育,英国语文研究及英国语文教育,数学及数学教育,幼儿教育,学习设计与科技,运动科学与健康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
学习设计与科技,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计算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学,电子工程学,信息工程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能源与环境工程学,人工智能:系统与科技,数学与信息工程学,计算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

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
法学,工商管理学士及法律博士双学位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内外全科医学,护理学,药剂学,公共卫生,中医学,生物医学,生物科技、创业与医疗管理,社区健康,老年学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
生物化学,生物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食品及营养科学,数学,分子生物技术学,物理及统计,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学习设计与科技,计算数据科学,数学精研,理论物理精研,风险管理科学,生物科技、创业与医疗管理,数学与信息工程学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
环球经济与金融跨学科主修课程,建筑学,经济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城市研究,政治与行政学,新闻与传播学,全球传播,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学,全球研究,数据科学与政策研究,性别研究,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办学模式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始于1963年崇基、新亚、联合三所书院合并,随后逸夫书院于1986年成立,晨兴书院、善衡书院于2006年创立,继有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与和声书院于2007年创立,到了2012年,中大校园共有九所书院。

中大是全港唯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所有中大全日制本科生都可选择一所书院,成为该院的一分子。每所书院都是独树一帜的,有各自的文化,但汇聚在一起,却塑造了中文大学的精神面貌。

书院是和谐融洽的群体,各有宿舍、饭堂及其他设施,并举办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语文、资讯科技和领袖才能训练,还有多种学生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

书院提供众多非形式教育机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责任感。学生更可善用奖学金和经济援助计划发挥个人成长的潜力。

九大书院
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逸夫书院、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和声书院、新亚水塔、新亚水塔



学科建设

根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学校研究院提供两类型课程,即修课式课程及研究式课程,颁授多种不同的高等学位,包括音乐博士、教育博士、护理博士、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法律博士、法学硕士、文学硕士、会计学硕士、建筑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中医学硕士、临床药剂学硕士、神道学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音乐硕士、护理科学硕士、护理硕士、专业会计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哲学硕士、理学硕士、社会科学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研究院另开设深造文凭及专业证书课程。

根据国际学术网站Research公布的2022年大学及科学家排名,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学科位列中国第1位,计算机科学、医学、经济及金融、生物学及生物化学4个学科位列中国第2位,微生物学学科位列中国第3位。此外,计算机科学、经济及金融、心理学、植物科学及农艺学、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因及分子生物学6个学科排名为香港第1位。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已与世界多所院校、研究机构、学习中心、政府部门、区域及国际组织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并且与海外二百六十多所院校设立超过四百二十个研究合作、学者、师生交流的项目。教学方面,中大亦鼓励同学透过体验不同文化,增进知识和发展人际网络,以装备自己,应付全球化挑战。

中大亦是许多国际高等教育组织的成员,例如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Nature Positive Universities Alliance、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大学气候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英联邦大学协会、东南亚高等学府协会及国际大学协会等,藉着参与这些组织,与其他大学之间发展学术研究结盟。每年中大接待约150个海外代表团,同时中大的管理人员亦到访伙伴单位,籍此加强联系。

中大成立后,李卓敏校长在草创之初的1965年,与美国加州大学签署交换协定,开香港海外联系之先。中文大学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60所高等院校合办学生交换计划,目的地包括澳洲、比利时、智利、捷克、丹麦、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韩国、墨西哥、荷兰、新西兰、俄罗斯、新加坡、瑞典及泰国等地。每年,中大超过九百个学生前往外地交流,同时亦接待约一千四百个的海外学生,营造文化多元的校园环境。此外,每年超过三千个中大学生参加短期的离港学习课程。

1986年至2021年间,中大共有十五名学生荣膺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前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数目为全港大专院校之冠。

国内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与中国内地正式交流。中大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的交流培训和学科重整运动,是香港本地高校之先驱,于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中大不断加强与多所中国内地及台湾的大学的合作交流,内容包括科研合作、学者互访、学生交流以及合办学术活动与课程等。校方每年接待逾二百三十个来自内地和台湾的访问团,访者超过三千五百人次。中大教职员亦以不同方式出访,加强与内地及台湾伙伴院校的联系。中大积极与中国内地及台湾院校开展科研合作,已建立超过四十个联合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该校与深圳市政府积极合作,共同建立全面紧密合作关系,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1年,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兴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是该校在深圳的重要教学、研发和技术转让基地。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

中大是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松联盟、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等组织的创始成员。

合作办学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及文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清华大学
经济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北京大学
金融科技双学位本科课程

日本早稻田大学
全球研究双学位本科课程

西班牙IE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士双学位本科课程

北京大学
语言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清华大学
数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
亚洲商业学课程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学硕士

清华大学
金融财务工商管理硕士

伦敦国王学院
法学士及法律博士(LLB-JD)双学位课程

美国西北大学
双硕士学位课程(应用经济学&社会及经济政策)

浙江大学
金融硕士联合培养项目

曼彻斯特大学
化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爱丁堡大学
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爱丁堡大学
风险管理科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爱丁堡大学
统计学双学位本科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双主修课程



学校排名

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38
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39
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43
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46
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49
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44



科研平台

根据2022年12月学校官网,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定的卓越学科领域11个,进驻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的InnoHK研究中心6个,国家遥感中心香港研究开发与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研究所41个,联合研究单位64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转化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应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卓越学科领域(11个):
分子生物探针医学工程中心、老龄性骨骼系统退化及再生策略、利用高能粒子撞击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植物与环境互作基因组研究中心、细胞器生物合成及功能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网络编码研究所、母体血浆胎儿核酸研究中心、中医中药研究与发展、植物及农业生物科技中心、资讯科技

InnoHK研究中心(6个):
神经肌肉骨骼再生医学中心、创新诊断科技中心、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香港物流机械人研究中心、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香港研究开发与培训基地:
依托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以建成中国的热带及亚热带遥感中心、海峡两岸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学术交流中心、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为主要目标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
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分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利群计算及界面科技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暨南大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联合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根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有大学图书馆、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李炳医学图书馆、建筑学图书馆、利国伟法律图书馆等7所图书馆及学习共享空间;特藏包括从商代甲骨、中西文善本至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大学刊物


《香港中文大学年报》
《中文大学校刊》
《香港中文大学概况》
《概览及统计资料》
《中大通讯》



出版期刊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77年,以“弘扬中西文化,传播古今知识”为宗旨,专门出版学术书刊,以在大学和社会推动学术发展。

The China Review
翻译学报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传播与社会学刊
Asian Anthropology 亚洲人类学报
Renditions 译丛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中国文学学报
中国语文研究
中国语文通讯
中国语言学报
中国语言学报专著系列
二十一世纪
亚洲辅导学报
人间佛教研究
华人心理学报
教育学报
教育研究学报
禅与人类文明研究
翻译科技学报
道教研究学报
香港戏剧学刊
香港研究 Hong Kong Studies



校园建设

香港中文大学面临吐露港,依山傍海,树木鸟类繁多,人文气息浓郁,被誉为亚洲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学校位于沙田西北隅,不但兼拥海山胜景,交通也极为便捷,坐火车从九龙到中大只需三十分钟,从罗湖边境则只需二十分钟。校园占地一百三十七点三公顷,是香港最大最秀逸者。中大依山而建,从山顶到山脚,由高至低可分成三层,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处处花木扶疏,中西风格的建筑掩映于其间。中大也是许多鸟兽虫鱼的栖息地,校方也竭力保护校园生态。俯瞰吐露港、远眺八仙岭的中大校园,是山与海的协奏曲,给予诗人灵感,赋诗歌颂它的和谐景致以及当中的翰墨因缘。

中大校园宜漫步宜健行,徜徉于其间,可远观飞鸟,近赏花树。行于校园内的人行步道,如山阴道上行,从大学铁路站起步,以任何一所书院为终点,信步而上,会途经清雅的荷塘、苍郁的老树、翠瓦丹柱的亭台、两侧树木成行的大道、幽静的庭院、芳馨袭人的中药园、著名的雕塑、得奖的建筑,以及其他或人工或天然的景物,使人应接不暇。凡此种种,都令中文大学成为潜心治学、培养德行才干的好地方。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香港中文大学师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部分师资

香港中文大学院系专业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项目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项目

香港中文大学学科建设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项目

香港中文大学学术资源

香港中文大学论文期刊

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更多介绍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